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 推动转型跨越绿色崛起

2014-03-04 08:49:17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营造良好氛围拓宽创业渠道 突出四个重点引领人才回归 创新回归载体完善优惠政策 聚才用才留才创新创优创业 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推进计划 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 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服务功能

  营造良好氛围拓宽创业渠道
  宛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助民
  近年来,宛城区高度重视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将其放在推动宛城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来谋划、来组织、来实施,形成了人才回归、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的良好态势。在新的一年,宛城区将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营造有助于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充实区政府网站开设的人才回归全民创业专栏内容,在新闻媒体上宣传回归创业典型。依托宛城区在外办事机构、老乡联谊会和南阳商会,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和智力支持家乡建设。开展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百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百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科技创新助推人才培育。鼓励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等科研活动,评选一批“科技创新”典型人物,让一切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为全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进一步搭建有助于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服务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信息平台,统筹产业、财税、科技、人才等政策,为回归企业提供金融、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为在外各类人才提供政策法规、产业导向、投资信息等全方位指导。优化回归创业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对回归创业企业园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打造“马上办”的服务品牌,在已回归企业中开展大走访活动,帮助解决回归人才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市场准入、项目落地、税收、融资贷款等方面为回归企业投资兴业提供更加优惠服务。搭建绿色通道,对回乡创业人员所需办理的落户、子女入学、职称评定、征地、拆迁、办证、办照、融资等事宜,优先予以办理。给回归企业的补助与奖励,按照已制定的优惠政策逐个企业落实兑现,激发回归人才创业热情。
  进一步开辟有助于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宽阔渠道。积极探索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的引才指导思想,结合宛城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紧扣发展需要,发挥市场配置决定性作用,增强引才的针对性,做到人才与产业相融,与企业互动,与项目对接。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力度,为教育、卫生、农技等领域招聘急需人才。依托企业院士、博士工作站、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发挥好产学研战略联盟作用,通过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攻关、项目研发等方式,帮助企业破解生产、销售、管理、技术方面的难题,以人才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搞好“百名人才进百企”活动,为前期引进的专家做好跟踪服务,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进入企业。
  进一步创新有助于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目标、考评奖惩办法,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对年度人才回归创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坚持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人才回归创业工作月报制度。坚持督促检查制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在外人才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制,建立和畅通联系沟通渠道,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回归宛城。通过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更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把全区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突出四个重点引领人才回归
  卧龙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朱艳红
  2014年,卧龙区要把人才回归全民创业作为一项全区性中心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突出四个重点,强力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推进计划,为建设活力、生态、和谐新卧龙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区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作用,制定出台考评细则,量化分解目标任务,采取定期听取汇报、大会点评、现场督导等形式,强化对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的领导。继续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和“二分之一”工作法,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将一半的时间、精力、人员用于招商引资,并将引进回归人才、回归企业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评。设立“回归人才创新创业奖”,开展回乡创业之星评选表彰工作,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在科技创新、创业、创优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回归人才、回归企业纳税大户和回归创业典型给予一定的奖励。
  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做好卧龙籍在外人才的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工作,强化在外人才信息库的动态管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的宣传展示作用,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发挥区派驻外招商联络处的组织联络优势,宣传推介卧龙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联谊活动。
  拓宽思路渠道。在引才思路上,牢固树立“两不”工作理念:一是不把招商引才的视野局限于卧龙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只要符合上级政策、有利卧龙发展的,就主动联系,积极引进;二是抓大但不放小,既注重用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引进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大个企业,也不忽视和放弃中小企业的引进。在引才渠道上,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去引才,2014年,要在福建省建立家乡促进会,在苏州市建立老乡会,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佛山、昆山、泉州、山东半岛、天津市建立5个驻外招商联络点,长期驻外开展招商引才活动。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优势引才,各乡镇街道和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要建立商会组织,发挥媒介作用,吸引人才回归。同时,要围绕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富士康产业链、综合保税区、服装集群3个优势项目和潦河农业园区组培繁育项目、龙王沟风景区老年休闲养生项目等开展招商引才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市委要求,切实抓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推进计划的实施。
  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规范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制度、项目督办月例会制度、区领导引进和分包重点项目制度等项目推进机制。总结借鉴荣阳铝业项目引进成功经验,创新项目服务模式,成立联审联批工作机构,一揽子解决好立项、审批、环评、土地、规划、资金等问题,为人才回归和项目入驻提供保姆式服务。要注重人文关怀,区级领导干部每人要联系5名以上、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一把手每人要联系1-3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帮助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条件成熟的回归人才及时发展入党,对表现特别优秀的,提倡通过法定程序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要借助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市“一改双优”活动的开展,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行为,坚决查处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为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推进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创新回归载体完善优惠政策
  唐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浩
  自去年9月份全市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启动以来,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明显。唐河回归人才创办投资额度100万元以上项目近400个,拟投资23亿元,已投资12.2亿元。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亲情联络、平台建设、舆论宣传,优化工作环境,完善优惠政策,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不断推进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力争新引进回创型企业(项目)2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个,超5000万元项目8个,超3000万元项目8个;至少新引回30名南阳籍高层次人才;至少引进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人员100名;发展各类经济组织40个以上;回创型企业(项目)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
  亲情联络聚回归。一是以家乡建设促进会、商会及在外党组织为桥梁,推介招商引资项目,促进全县回归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不断扩大家乡建设促进会、商会在全国的覆盖面,积极探索自主办会、自主发展的新路子。二是深入发掘、研究谢氏、廖氏、丁氏等姓氏文化资源,吸引海内外姓氏宗亲团回我县考察、寻根谒祖、投资兴办企业或进行智力合作。三是以旅台乡亲联谊会为媒介,加强对台联谊,做好台湾与南阳、唐河之间经贸交流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唐河县在外人才信息库,编印《唐河籍在外人才名录》。
  创新载体促回归。一是实施“三大工程”。“百名企业家回归”工程。经常与唐河在外创业人才联系沟通,宣传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其回乡投资。整个工程分三年完成,其中2014年拟引回企业家21名,引进资金20亿元。“千名大学生回流”工程。积极招引唐河籍大学生回乡工作创业,设立“唐河县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综合服务。整个工程分三年完成,其中2014年拟招聘“985”院校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名,全日制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200名。“万名农民工回乡”工程。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大县的优势,放宽回乡人员的创业条件,在立项、环评、土地、税收、工商登记、银行开户等方面予以优惠。紧紧围绕“粮食大县”、“畜牧大县”建设,为回归创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融资担保,鼓励、支持发展农业项目,培植龙头企业。利用外出人员集中返乡时节,评选表彰“百名回乡务工优秀员工”和“十佳回乡务工优秀标兵”,组织企业开展大型招聘活动,着力解决我县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二是开展一项活动,即“百名博士(教授)唐河行”活动,按需邀请专家来唐参加重大项目技术指导、研发及重大问题决策,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解决经营管理难题。同时,以巩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发展成果为重点,积极推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申报工作。计划申报1个省级、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力争90%以上投产企业有专利产品、创新产品,为回归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兑现政策助回归。一是对回归人才创办的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及时给予办理小额贴息贷款。二是督促有关部门在税收、规费减免、用地、融资、环评、科技创新、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出台回归人才创办项目优惠政策。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外地唐河商会、家乡建设促进会及个人(下称引荐人)积极引荐唐河在外各类人才回归创办企业或进行智力合作。回归企业(项目)落地投产后,经核实认定,对引荐人给予一定的招商奖励。四是提高回归人才政治地位,鼓励其参加各级劳动模范、各类先进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推选。
  聚才用才留才创新创优创业
  西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贺迎
  2014年,西峡县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为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强力推进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积极揽才聚才用才留才,促进创新创优创业创造,努力打造人才回归的高地、政策优惠的洼地、全民创业的热土。
  加大力度,创新举措揽才。新年伊始,西峡县召开人才回归开放招商工作座谈会,将30名在外人才代表和30名星级企业外驻业务员代表聘任为“西峡县人才回归开放引资联络员”,广开揽才渠道。积极实施“五个一”举措,集聚揽才效应。印制宣传画册,印制《西峡县回归创业指南》,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投资参考。汇编人才掠影,广泛收集整理西峡籍在外人才信息,供单位和个人引才、引商之用。开辟访谈专栏,定期制作回归人才专访和回归企业发展历程专栏,扩大社会影响力。制作联谊专题,全面反映引才、引商动态。搭建院县合作平台,围绕汽车配件、冶金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细化责任,协作支持聚才。坚持上下联动、责任共担、协作共促,形成支持人才作用发挥的强大合力。强化目标。从2014年起,全县每年要引进各类在外人才200名以上。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中药及农副产品加工、文化与旅游等主导产业,全县每年要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30个以上。强化责任。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人才回归督导会,先进介绍经验,落后表态发言。每年召开一次奖惩会,重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和有功人员。凡年终排序全县后3名且未完成当年任务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在全县通报批评,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诫勉谈话,取消年度评先资格。强化保障。落实“四定四包四个一”工作制,对回归的在建、在谈和重要项目定领导、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限,包洽谈、包签约、包开工、包环境,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解决好项目报批、土地保障、施工建设等实际问题。从2014年起,每年划拨专项经费,从回归落地企业中,分期分批选送30-100人到科研院校、企业学习,帮助企业培养高级实用人才。
  鼓励扶持,强化保障用才。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总要求,将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营造引才、用才和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回归人才或企业当年度获得国家知识产权部门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和0.5万元。支持创业。做到“四办五优先”,“四办”:凡是回西峡投资的西峡籍客商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方面实行材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特殊项目跟踪办、有利发展变通办;“五优先”:优先办理项目审批程序、优先提供项目建设用地、优先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评审、优先划拨奖励资金、优先保证落地生产经营。扶持创优。为回归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努力做到项目业主与农民征地工程“零接触”。
  完善机制,加大激励留才。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目标规划、考核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政策体系,加快科技家园建设,启动配套工程,从各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和帮助,使西峡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政治上给荣誉,精神上给鼓励,对作出较大贡献的回归创业人员和支持家乡发展成绩突出的西峡籍在外人才进行隆重表彰。政策上多倾斜。回归人才创办的企业或通过在外人才联系引进的项目在税收、规费减免、融资、科技创新等方面享受县内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办企业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的,无偿提供创业家园一套。
  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推进计划
  内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邓俊峰
  今年是落实全市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内乡实现“三年决胜上水平”的攻坚之年,内乡县以2014年度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推进计划为依托,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确保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健全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回归。一是乡情吸引,主动外出联络。组织人员到京津冀、苏浙沪、深穗港等地,通过召开家乡建设促进会、在外人才联谊会、项目推介会,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建设牧原生猪农业产业化集群,着力构建具有内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二是奖励吸引,大张旗鼓表彰。在县财政每年300万元奖励企业的基础上,今年从专项资金中又拿出100万元,重奖回归企业和优秀回归人才,吸引回归企业上马后续项目。三是政策吸引,鼓励人才回归。对回归人才创办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回归企业在税收、规费减免、用地、融资、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专项优惠。通过“百名人才进百企”、创建研发平台等形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回归企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健全服务机制,优化回创环境。一是建立回归企业特事特办制度。结合“一改双优”活动,把优化创业环境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对回归企业特事特办,在最短时间内办好一切手续。二是建立回归企业服务保障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由分包县领导积极协调解决重点回归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行回归企业义务特派员制度,为回归企业提供“零距离”和“保姆式”服务。积极落实回归人才家庭生活保障各项待遇,拿出专项资金解决回归人才在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三是建立服务回归企业满意度测评机制。县委、县政府与执法执纪部门签订服务回归企业目标责任书,分批组织回归企业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执法执纪部门服务企业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对排名后三位的单位一把手由县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同时,进一步完善回归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和到回归企业检查许可备案等制度,坚决杜绝“四乱行为”,为回归企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健全督导机制,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高效、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全民创业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配合,为推进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完善考评办法。把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纳入各单位的目标考评,作为对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回归人才创业创新情况进行年度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干部使用挂钩。三是强化督查落实。针对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政策、完成项目分包等工作,通过召开推进会、观摩会,以及实地察看、走访回归人才等方式,定期督查,跟踪问效,兑现奖惩,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
  镇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田永朝
  2014年,是镇平全面实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攻坚规划》的关键之年,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的扎实推进,要紧紧围绕科学谋划、提升目标、突出重点、注重激励、强化保障的工作思路,着力在提高人才服务水平、突破人才发展瓶颈上下功夫,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回归创业,为建设实力镇平、美丽镇平、幸福镇平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明确目标任务。围绕全县“八件大事”、“七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以创优发展环境、创新激励机制为抓手,充分吸引镇平在外各类人才回乡投资创业。2014年,全县争取通过开展“中国玉雕大师面对面”访谈、玉雕节、驻外商会年会、珠三角镇平籍在外成功人士回归创业恳谈会、校企对接招聘会、教育振兴计划、“绿色通道”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0名左右、回创型企业(项目)50个以上,其中创办超亿元项目3个以上、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0个以上。
  突出工作重点。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回归是途径,重点是创业,关键在服务。一要构建平台,拓宽人才回归途径。要搭建联络平台、信息平台、项目平台,进一步完善镇平籍在外人员信息库,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分批建立镇平“家乡建设促进会”、“驻外商会”,深入京、沪、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镇平务工经商人员密集地,召开座谈会、项目推介会,宣传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政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完善创业项目信息库和科技项目申报库,加强对回归企业在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省市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等指导,做好服务。二要注重激励,增强回归创业动力。要完善并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对回归创业者政治上给荣誉、精神上给鼓励、政策上给扶持,激发其回归创业动力。三要强化服务,创优全民创业环境。抓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努力建设“收费标准最低、审批速度最快、办事程序最简、服务态度最好”的环境品牌;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开展一次企业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重点对影响企业发展的治安问题进行整治,确保回归人才、回归企业落地生根,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
  强化保障措施。推进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强化保障是基础。一要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收费明示制和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为回归企业在申办、建设、投产全过程提供一条龙服务。完善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积极为各类专业人才办理养老、医疗、工伤保险,为回归人才创业解除后顾之忧。二要严格督查考评。加大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通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类回创人才的好典型、好做法;进一步办好办活县电台、电视台“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活动”专栏,及时报道回创工作的开展情况、先进经验和创业典型,营造人才回归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服务功能
  南召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荣广
  近年来,南召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为总体思路,以确保回归人才“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为目标导向,在创优环境、政策激励、强化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效果,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优化环境,拓展平台,吸引人才回归。一是工作前移,创优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全方位优化生产经营环境。对有创业愿望和投资实力的在外优秀人才,安排专人担当联络员,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咨询和项目策划。二是广泛联系,增浓回归情结。组织编印《南召县在外创业人员名录》,以乡情、亲情、友情感召他们反哺家乡、干事创业。近年来,300多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兴办企业。三是组建商会,积极引导回归。成立异地商会和外建党组织,经常性开展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活动,定期向外界宣传南召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的相关项目、政策等。
  制定政策,分类实施,支持回归创业。一是让企业家回归,带动经济发展。综合运用上级政策,在市场准入、税收、金融贷款等方面为回归企业家投资兴业提供优惠服务,制定回归反哺家乡人员表彰奖励办法,吸引在外创业有成的企业家回乡投资开发。二是让大学生回流,增强发展后劲。共吸引南召籍大学生和研究生700多人返乡工作或创业,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三是让农民工回乡,增强发展后劲。鼓励、支持回乡人员以劳力、山林、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围绕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和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经济实体,带动全民创业。
  创新机制,完善措施,服务回归人士。一是优化服务举措,让创业者有信心。在县乡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联系一批在外人士、引入一个回归项目、服务一名回归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为在外人才和回归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信息指导,定期公布最新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回归创业人员选准投资方向。实行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并联审批,以及全程代办、绿色通道等机制,方便证照办理。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通过担保和贷款贴息等手段,帮助返乡创业者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支持。二是完善培训体系,让创业者有依托。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金,举办大学生、农民工等各类创业培训班,开展回乡创业人员技能培训。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让创业者有地位。积极推荐回归人才入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村干部,参加评先选优活动,使他们在发展上有前途、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社会上有影响。目前,全县已有110多名回归人才当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70多名回乡农民工进入村“两委”班子。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