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种粮食 田野创大业

2015-03-18 08:52:04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3月1日,记者来到社旗县唐庄乡邢庄村盛康家庭农场,农场主戚秋阳正在和技术员检修植保无人飞机。

     365滚球投注讯  3月1日,记者来到社旗县唐庄乡邢庄村盛康家庭农场,农场主戚秋阳正在和技术员检修植保无人飞机。
  
  “眼看就是小麦‘一喷三防’,提前准备一下也算未雨绸缪,哪天说打装上药都能起飞。”昔日是老总,如今成农民,两年时间,戚秋阳已成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大跨度转行,他认定农田里有黄金。
  
  返乡种地信心足
  
  早些年做钢材生意的戚秋阳,手上积蓄了一笔资金。电视、报纸上对现代农业的大量报道,让他萌生了返乡种地的想法,认为未来农业有一个好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投资的大方向。
  
  去东北考察后,那里现代农业所散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彻底让戚秋阳坚定了种地的信心。2013年3月,戚秋阳在家乡邢庄村创办盛康家庭农场,将人生的第二个掘金点选择在了农田之中。
  
  “起初最大的困难就是流转土地,乡亲们不认可这个新兴事物,本来头一天说好了,结果第二天去签合同时又不同意了。”戚秋阳说,为租地他挨家挨户和老百姓沟通,3个月下来乡亲们接受意见后,就着手起草土地合同,又赶忙挨家挨户签合同,最后连片流转1000亩土地。
  
  “地流转过来后,就开始犁,犁完后种,种上后天旱麦出不来,就又浇。然后是建场区、办手续、买农药……事儿多的简直连喝口水的空都没有,每天能忙到半夜,累得人躺在床上就能睡着。”戚秋阳说,“到年底,工人上门要工钱,商家上门要货款,一直忙到大年三十。”
  
  为表达感谢之心,2013年春节戚秋阳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一个红包,共90多户近5000块钱。“每人发的不多,50块钱,但这是一个心情。土地收益上去后,我还准备给村里的路、井修一下,慢慢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艰辛创业筑基础
  
  戚秋阳种地不走寻常路。自成立以来,已投资1700万元,购置了大型收割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烘干机等各类农机50多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聘请3名农技师,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实现了管理科学化;建设综合管理场区,办公室、检测室、粮仓库、农机库等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软硬设施标准化。
  
  “去年,附近群众的小麦亩产800多斤,而农场的小麦亩产达到了1300斤。”戚秋阳说,粮食丰产丰收,除科学管理外,还得靠硬件设施,硬件不到位,谈不上大农业,“像小麦收割后,遇到阴雨天,水分处理的问题,如果没有烘干设备,根本没办法办。”
  
  但农业设施不足的瓶颈还是暴露出来了。2014年秋季大旱,井、路、桥、电不配套,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损失50多万元。戚秋阳说,今年农场头等大事就是对流转区域内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谋划长远梦想多
  
  专业、科学的种植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很多客商纷纷上门洽谈业务,已与中储粮和赊店老酒两个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这让戚秋阳对今后农场的发展信心满怀。
  
  现在,农场已流转土地3000多亩,另外还托管土地4000亩。在土地流转上,他计划明年增加到15000亩,土地可以入股,也可以托管,努力干出一个好成绩,带领乡亲们致富。
  
  “下一步,我准备引入物联网技术,像外国那样可控化,浇水、杀虫、施肥等不用再跑到地里,只用摁一下电钮,坐到屋里就能把地种好。而且还要走有机种植的路子,最终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谈起远景规划,戚秋阳异常兴奋。
  
  他说,首先把农场发展成一个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企业想要什么就给他们种什么,进而在有机产品深加工方面创出特色品牌;其次用最先的技术、机械和管理,把农场打造成一个风景美丽的休闲农庄,路一条条、树一排排、景一道道,瓜、果、菜四季都能吃到。
  
  “从钢铁行业返回土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真正的兴趣在于农业,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对土地特别有感情。”说到未来,戚秋阳脸上好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梦想之花,“这辈子我就认定了这件事,只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时候。”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