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十佳致富能手”展示

2014-02-12 08:50:28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吴松山(桐柏县) 吴松山,桐柏县埠江镇高寨村人,现任桐柏县松山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年初,以发展优质桃为宗旨,以服务果农为己任,探索出一条“种、签、销”一体化的强社富农之路。


  吴松山(桐柏县)
  
  吴松山,桐柏县埠江镇高寨村人,现任桐柏县松山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年初,以发展优质桃为宗旨,以服务果农为己任,探索出一条“种、签、销”一体化的强社富农之路。
  
  几年前,吴松山看准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的商机,开始种植桃树,由最初在自家几亩地里种红桃,发展到流转别人一百多亩土地种桃。他选准的优质朱砂红桃果品、色相及口感极佳,深受广大客商的喜爱,他的成功带动了相邻村组村民。近年来,埠江镇已发展红桃种植面积达4000亩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因红桃产业延伸,吴松山的年家庭各项收入在100万元以上。2013年,由吴松山牵头,联合35名桃农成立了桐柏县松山林果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的规模管理,有效提高了埠江红桃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成立一年来,培训社员及周边乡镇果农800余人,普及新技术4项,解决疑难问题20多个。
  
  吴松山多次被镇党委、政府命名表彰,获得埠江十大新闻人物、劳动模范、创业标兵等称号。
  
  
 
 

  钟理振(卧龙区)
  
  钟理振的经营领域是食用菌,他领办的卧龙区民兴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90多个食用菌大棚,带动430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解决了130多人的就业问题。
  
  占地35亩的民兴食用菌合作社位于卧龙区董营村罗庄组。2012年9月,合作社成立之前,该村的大多数村民并不熟悉食用菌生产,全村的3000多亩地种的都是粮食,秋麦两季产生的大量秸秆成为让人头疼的累赘。以钟理振为首的几位村民经过多方考察学习,认为发展食用菌既能缓解秸秆处理压力,又能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收益。当年,钟理振等5人投资30万元,建了10座大棚,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去年,合作社又投资300万元,新建80座大棚,占地60多亩。
  
  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因为钟理振种植的双孢菇等食用菌以秸秆、玉米芯、棉籽壳、牛粪等为原料,既充分利用了秸秆资源,缓解了秸秆禁烧工作的压力,又节约了生产成本,保护了环境。前不久,合作社又新建了一座沼气池,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郑弘寅(桐柏县)
  
  郑弘寅,桐柏县城关镇淮安街人,桐柏县弘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立足于桐柏县,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先后开发了孔雀岭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桐叶蔬菜专业合作社两个大规模的种植地。
  
  桐柏县孔雀岭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郑弘寅的带领下,2011年获得了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了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2012年注册了“豫乡苑”商标品牌,2012年7月获得第七届全国农运会蔬菜专供资格,2013年8月获得河南省放心菜工程达标创优先进单位称号。桐柏县弘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21日起,开始着手建立物联网系统,实时、全面、精确地监测蔬菜种植环节的各类数据,为科学种植、产量增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同时聘请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蔬菜种植的各个环节,并与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率先引入先进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便利条件。
  
  
 
 

  张景辉(内乡县)
  
  张景辉是内乡县瓦亭镇周家村人,毕业于河南省科技学院。2010年,他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创办了内乡汇民牧业专业合作社,2011年创办内乡县哲辉肉鸡养殖基地,目前运营良好。
  
  合作社创办初期,只有8户养殖户。张景辉与合作社成员共同探讨,达成共识,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改变了养殖户以前管理不科学的养殖方法,使养殖户获得更多利润。他还无偿为合作社社员选择场地,指导建场,无偿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传授养殖技能,使合作社做到“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
  
  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张景辉秉承“诚信、高效、务实、奉献”的精神,回报大众。截至目前,汇民牧业合作社已带动农户86户,带动就业社员120人,全年可为社会提供商品肉鸡240万只,年总销售额可达6120万元,年利税1224万元,全社社员可分配盈余额979万元,出资分红总额95万元,社员人均增收两万元。2011年,张景辉被内乡县人民政府评为“内乡县优秀创业青年”。
  
  
 
 

  田付阁(新野县)
  
  田付阁是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党支部书记,新野县福阁洋葱专业社理事长。小五村的洋葱种植传统由来已久,但发展壮大却是近几年的事,而且跟田付阁有着很大关系。现在的小五村全村872户,户户都种植洋葱,并辐射带动周边赵岗、宅子、齐花园等12个村近3000户种植洋葱,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500亩。
  
  在洋葱种植上,田付阁有着明晰的发展思路,并独具慧眼。在同山东金马、江苏口福等全国知名洋葱经营公司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田付阁发现了致富新机——走订单发展之路是助推洋葱产业发展壮大、带领村民致富的捷径。凭着懂经营、善管理的优势,田付阁带领福阁洋葱专业社与山东金马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13年,田付阁依托洋葱创收150万元,外销洋葱3400吨,缓解了全国5月中上旬洋葱供应的压力,在洋葱价格和供应数量上均创出新野洋葱经销的历史之最,种植户亩均净增效益8000元。
  
  田付阁多次被授予劳动模范、“双强”支书、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个人、新时代的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王超(卧龙区)
  
  来自“中国月季之乡”卧龙区石桥镇的王超是卧龙区石桥月季合作社的理事长。
  
  在成立月季合作社之前,王超已经在月季种植与销售领域闯荡了十来年,不仅是月季种植的专家,也是月季销售的知名经纪人。合作社成立后,以“民主管理、合作发展、共同致富”的发展原则,改变了月季种植户分散生产的传统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石桥月季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组团闯市场之外,合作社在技术创新上也广泛进行积极尝试,引进国外技术,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新技术开发与引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季新品种。合作社注册的商标“豫宛锦绣”在月季市场广为人知,月季苗木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并出口到国外,2012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213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465万元。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社员的劳动报酬稳步增加。
  
  王超本人也获得诸多荣誉,全国十大苗木经纪人、河南省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卧龙区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卧龙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谷光华(卧龙区)
  
  39岁的谷光华跟红薯打了20年交道,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成立富民薯业合作社组团种植。2013年,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4个县2600多户农民规模种植红薯,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购销鲜薯25万吨。
  
  谷光华的合作社采用薯苗、肥料、技术、销售、加工“五统一”措施和订单保护价收购政策,鼓励社员多种薯、种好薯。为了促进生产,合作社每年都邀请红薯种植户举行红薯“选美大赛”。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利用农运会、桃花节、采摘节等进行展销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
  
  目前,合作社的固定资产达到500万元,年综合生产能力1000万斤,产值3500万元,经营的鲜薯、紫薯、薯尖、淀粉、粉条等产品,均采用合作社注册的“紫圣果”商标,畅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农民日报》、《科技日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合作社和谷光华个人进行了报道。谷光华先后斩获卧龙区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卧龙区十佳农民工、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郭长明(社旗县)
  
  今年50岁的郭长明是社旗县饶良镇核桃树村人,1995年创办社旗县惠丰新技术开发公司,现任南阳市惠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中国农业科技110社旗县服务中心主任,社旗县利民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05年以来,郭长明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这个中心,通过制作科技宣传栏、刻制技术光盘、印发科技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普工作,坚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为一体。先后引进农作物名优特新良种60多个,繁育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2250万公斤,示范、推广新农药、新肥料1万多吨,传播农业新技术100多项,帮助1.2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被农民称为农业科普的“领头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他先后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被省政协、省科技厅、省科学院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其总结的宛农989简化棉种植技术荣获“2008年首届河南城乡科技致富项目博览会金奖”。
  
  
 
 

  范利伟(淅川县)
  
  淅川县九重镇武店村的范利伟把该村原本没有的芦笋发展成了一个富民产业。为适应生态、高效农业的渠首经济发展形势,保护水源地环境,范利伟决定发展生态高效的芦笋产业,力求走以生态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1年,他承包了2700亩地,试种芦笋100亩,取得了芦笋亩均产值8130元的成绩,周边农民纷纷参与种植,武店村则把芦笋产业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范利伟积极开拓市场,几经辗转,合作社与北京的几家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使新鲜芦笋直接进入北京市场,并通过北京的公司,把淅川的芦笋卖到了国外。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农户日益增多,合作社更加注重规范化生产,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范利伟成立的淅川县九重镇利伟芦笋专业合作社已经吸引123户农民参与,发展芦笋3500亩。2013年,范利伟自有的1000亩芦笋获利192万元,社员户均增收3.5万元。
  
  
 
 

  唐云清(宛城区)
  
  唐云清,宛城区汉冢乡三八村人,宛城区景园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于2012年、2013年连续获得“南阳市新建设施蔬菜基地”补助资金,2013年创建“农业部设施蔬菜标准园”工作已顺利通过验收。番茄、黄瓜、西瓜等8个蔬菜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地产品双认证,100亩大葱产品通过国际有机联盟有机产品转换期认证证书。
  
  2011年,唐云清在宛城区汉冢乡三八村承包土地3216亩,投资365万元建起蔬菜大棚208个、现代化育苗工厂1500平方米,种植蔬菜、种植有机农作物。他采用“销售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种植特色蔬菜的经验技术无偿传授给当地农民,组织周围400多户农民从事蔬菜生产,2013年实现销售额1000多万元。蔬菜产品远销湖北、陕西、北京等省市。唐云清给汉冢乡当地的农民找到了致富的途径,并辐射带动金华、溧河、高庙、桐寨铺等乡镇1100多户种植大棚嫁接西瓜一种两收5000多亩,亩均收入2.8万元以上;种植的有机大葱开宛城区农作物有机种植的先河。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