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 垭口

2014-03-06 08:33:59   来源:南阳晚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在南阳盆地这个巨大的“水盆”上,方城县是水盆东北部的盆沿儿,垭口就是盆沿上那个天然的缺口。在南水北调输水脉络上,方城垭口与陶岔渠首、郑州穿黄、进京水道并称中线工程四个关键工程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方城段一隅
 
  陈建国(左)和父亲一起看自己获得的“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奖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干渠

  在南阳盆地这个巨大的“水盆”上,方城县是水盆东北部的盆沿儿,垭口就是盆沿上那个天然的缺口。
  
  在南水北调输水脉络上,方城垭口与陶岔渠首、郑州穿黄、进京水道并称中线工程四个关键工程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方城垭口这个得天独厚的天然地堑,也造就了一段延续千年的调水情结。南水北调的一池碧波,将在这里跨越南阳盆地,一路欢歌北上。
  
  方城垭口,可是一道观之奇特的景观?
  
  3月4日上午,自方城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行至4公里左右,本报“一渠清水两地情”采访组便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方城段的一个干渠大桥。站在大桥上远望,恢宏的干渠两侧,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管理所用房主体基本完工。忙碌的工人、轰鸣作业的机械与气势夺人的干渠一起,构成了一幅动静交融的撼人图画。
  
  只是,垭口在哪里?东西望,只见一马平川;东北望,只有一个高高的山岗。
  
  弃车步行,踩一段干枯的草路,再走一小节翻过的松软土路,登上高岗,偌大的干渠一目了然,虽在脚下,却依然如卧波长龙般浑雄壮观。静立的林木,淡淡的远山,远处县城房舍一角,近处不停转动的风电叶片,与一路绵延北去的干渠,相映相辉,令人沉醉。
  
  只是,垭口在哪里?同行的方城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超峰给的答案是:这里就是垭口!原来,方城县境东北部,因伏牛山余脉和桐柏山余脉连接处山地突然沉陷,形成了东北窄、西南宽的喇叭状地堑,这个地堑就是罕见的平原垭口——方城垭口。方城垭口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20公里,两侧地面高达200米以上,而地堑最低处仅为145米。这个南阳盆地盆沿的“缺口”实在太大了,身临其境,肉眼无法看出。
  
  心中豁然开朗。方城垭口,原来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原来拥有这样一抹极具个性化的地域色彩。
  
  方城垭口,如何成为南水北调的选择?
  
  走下高岗,再次来到干渠大桥,忽然发现桥下宽阔整齐的渠壁上一大片清晰可见的暗红色。“那是火山岩的颜色。”方城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科科长韦刚说,“干渠到这儿本是丘陵,全靠爆破施工”。接着,他指着干渠西二百来米远的地方说:“那儿就是宋代襄汉漕渠遗址。”
  
  宋代襄汉漕渠遗址?这个位于方城县西八里沟的遗址里凝结着一千年前人们的一个调水梦想:公元978年正月,西京转运使程能上书宋太宗赵光义,建议在今南阳市夏响铺一带筑堰,引白河水入石塘、沙河汇入蔡河,通京师汴梁,以通湘潭之漕。朝廷批准后,下诏施工。一时间,官兵及民工数十万人,日夜奋战,堑山填谷,开挖渠道百余里。然而,在方城垭口,由于地势高,水无法通过。后来,皇帝又增加民工,打突击战,但受当时条件所限,仍没有凿通。此时,恰逢白河上游连降暴雨,山洪猛涨,石堰被毁,漕渠开挖就此停止。公元988年,宋太宗再次决定开凿荆襄运河,引白河水北上,但因沿途地势悬绝,最终不了了之。
  
  一侧是遗址,一侧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但千年前的调水,受技术水平限制,未能让“盆”里的水越过方城垭口流向北方;千年后的南水北调工程,却让南阳盆地的这道盆沿儿不再成为不可逾越的天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的走向与宋代襄汉漕渠走向基本一致。”韦刚说。
  
  两条走向基本相同的渠道,中间却隔着千年的历史风尘。不约而同选择方城垭口,仍缘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方城垭口,见证了多少建设中的感人事迹?
  
  3月4日下午,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六标项目部,一座座板房整齐排列。走进项目经理陈建国的办公室,便有一种快马加鞭赶工程的紧迫感:墙上挂的尽是工程形象进度图、项目经理岗位职责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
  
  40岁的陈建国皮肤有点黑,身体有点瘦,一脸风尘仆仆,浑身工地气息。这位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一线建设者,从2011年2月17日入驻南水北调项目工地之后,经历了两次亲人离世的沉痛打击:先是长兄因病抱憾离世,随后是母亲突然病发与世长辞。亲人离去前,他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未能探望、照顾;亲人去世后,他抹去眼泪,又一头扎到工地上奔波操劳。
  
  两位亲人的离世,打垮了本就疾病缠身的老父。为照顾父亲,陈建国作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将父亲接到工地,带着老父修干渠!刚接来时,老父不时住院,有一次还突然发病,这要是在农村老家,老父早没命了,让陈建国庆幸的是,因为离方城县城近,送的及时,老父被抢救过来了。现在,习惯了在工地居住的父亲,身子一天天好起来,去年到今年一直没住过院。
  
  在照顾老父的同时,陈建国的工作没有丝毫放松,尽管所在的全长7.55公里的标段开工最晚、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设计变更多,但经过日日夜夜的奋战和拼搏,他们不仅提前完成施工任务,还在南阳段历次评比中名列前茅、6次荣获第一;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的劳动竞赛中,三次荣获一次奖、一次荣获二等奖。陈建国本人,也光荣当选“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为调水工程建设而拼搏付出的,不止陈建国一人。从梦想到现实,从图纸到实景,正是有陈建国这样千千万万的建设者,才有了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的横空出世。方城垭口,无声地见证了这一切。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