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金饭碗” 返乡做“鸡倌”

2014-04-16 09:00:55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他曾是全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四年间坐上经理的位子,端上了“金饭碗”,却回到家乡,办起了养鸡场,当上了“鸡倌”。

 
 

  他曾是全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四年间坐上经理的位子,端上了“金饭碗”,却回到家乡,办起了养鸡场,当上了“鸡倌”。
  
  他敢想、敢做、敢闯、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大困难,他都会坚持。他就是内乡县瓦亭镇周家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南阳市十佳致富能手张景辉。
  
  放弃高薪追求梦想忙创业
  
  “只要有梦想,能吃苦,有恒心,诚实做人,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常挂在张景辉嘴边的一句话。张景辉(图右),1982年出生于内乡县瓦亭镇周家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一心希望跃出农门。为此,他发奋读书,17岁考上河南科技学院畜牧专业,2002年毕业后,凭着优异的学业成绩很快在广东东莞一家知名的台资企业获得了不错的职位与收益,脱下“农装”成为城市白领。
  
  在工作上,他勤钻研,肯吃苦,工资从最开始时的每月1500元增加到年薪10万元,职位也由一般人员上升至部门经理。“当时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不过我总觉得心里还是少了点什么,思来想去才知道原来是家乡在呼唤着我,当初的农业致富梦始终在牵动着我的心。所以2007年我辞职回到了家乡。”张景辉对记者说。
  
  返乡发展创业艰辛结硕果
  
  创业有多难?对于满腔热血、信心满满的张景辉来说,并未考虑周全。当他带着几年的积蓄回到家乡,首先遭遇到父母的责备与不解,紧接着是乡邻异样的眼光。
  
  张景辉默默承受着一切。经过一番市场考察,他发现南阳的白羽鸡养殖是空白,于是2007年11月,张景辉便开始选址建场。2008年5月15日,两栋标准化鸡舍建成了。可没料想,3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吹垮了他的两个标准化鸡舍。
  
  “当时真是欲哭无泪,在这最困难的时候,瓦亭镇镇、村干部帮我联系信用社,扶持贷款10万元,又联系施工队,重建鸡舍,助我渡过难关。”张景辉十分感激。
  
  “第一批5000只鸡苗从湖北丹江口市运送过来,真是当宝贝养啊,吃住都在鸡舍旁,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回忆从前的创业之路,张景辉感慨颇多,“白羽鸡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45天即可出栏,一年出栏六批,肉质鲜嫩。45天后我喂养的第一批鸡出栏了,可是卖给谁呢?”
  
  奔邓州、赴西峡,凭着白羽鸡的优良品质和个人良好的信誉,张景辉终于打开了销路,第一批鸡赚了近两万元。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一批比一批好。养鸡场迎来了创业春天,张景辉决心再上一个台阶。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投资200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30亩,拥有自动化供水、供料及控温系统的现代化养鸡场。养鸡场建成后,张景辉和六和食品洽谈,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
  
  “我们现在一年为六和食品提供500万只无药残成品鸡,经过六和食品的屠宰加工,最终供给肯德基。”张景辉指着鸡舍内毛羽丰满的白羽鸡自豪地说。
  
  苦尽甘来带领乡亲共富裕
  
  “鸡苗、饲料、防疫都由合作社提供,成鸡再卖给合作社,每只鸡能挣3块钱,一年下来净落个几万块不成问题,这在以前我可是想也不敢想。”曾经的特困户张海平站在自家的鸡棚内,望着伸长脖子啄食的“鸡宝贝”,一脸笑意。
  
  2010年,张景辉注册成立了内乡汇民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作,倡导发展无药残、绿色养殖模式,实行“五统一”(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处方防疫、统一保健监测、统一收购加工)的方案,发展农户从事白羽鸡养殖业,确保农户增收致富。
  
  “一个人致富不算富,用自己的优势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致富才是真的富,这也是我回乡创业的真正目的。”张景辉说。
  
  截至目前,内乡汇民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乡邻及周边邓州、淅川100余户社员发展白羽鸡养殖,年出栏白羽鸡达到500万只,实现年产值1亿元,实现年净利润1500万元,人均增收达2万元。
  
  “下一步,将打造一体化白羽鸡产业平台,即大型的白羽鸡生产基地、饲料加工、屠宰分割及深加工,做成豫西南最大的白羽鸡产业品牌。”张景辉谈及未来,信心满满。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