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牛”:讲述两千年迎春故事

2015-03-06 10:02:57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每年的立春之日,内乡县衙博物馆大门、仪门都会敞开,对全县百姓开放,再由馆内专业表演人员进行“打春牛”这一大型节目演出。目前全国各地仅内乡县衙保留有这种活动,具有较高的价值,并已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春牛”现场
“打春牛”现场

  365滚球投注讯 每年的立春之日,内乡县衙博物馆大门、仪门都会敞开,对全县百姓开放,再由馆内专业表演人员进行“打春牛”这一大型节目演出。目前全国各地仅内乡县衙保留有这种活动,具有较高的价值,并已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始于汉代沿袭至今
  
  “打春牛”这一活动,源于周代《礼记·月令》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气”之说。这一活动固定于立春之日,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后历代都有相关的记载。
  
  采访中,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介绍,“打春牛”又名“鞭春”。据《故宫宝卷》一书载,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的立春日都有“鞭春”的风俗,京师地方官将泥塑的“春牛”抬至皇宫门前,然后击打,象征春耕即将开始。清代每年立春日,皇帝必亲赴先农坛祭祀,并做象征性“扶犁亲耕”,以示重视农业。此风俗由宫廷到全国各地府衙,盛行于世。目前,全国各地也仅有内乡县衙博物馆保留有这种活动。
  
  寓意吉庆热闹非凡
  
  古语说“阳气送冬走,春打六九头”。立春是标志着一年农耕开始的节日,也包含着一系列的祭祀礼仪活动,而牛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耕作工具,所以,在清代立春日有“鞭春”的习俗,“打春牛”便是知县每年立春时举行的一项劝民农桑的政务活动。
  
  王晓杰表示,如今每年立春之日,县衙大门、仪门尽数敞开,对全县百姓开放,大堂前设香案,摆祭品,百姓手执彩旗、敲锣打鼓聚集而来。仪式开始后,县官率官民面北而跪,祭祀春牛芒神。祭祀完毕后,县官三击鼓,众官吏执彩杖绕牛三圈,礼房胥吏高唱:鞭春(打春)!县官将春牛击破,牛肚内事先填满的五谷、干果、红枣、核桃等食物纷纷落地,众官及百姓欢呼抢食,以期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随后官民齐出县衙开始游街闹春,鼓乐、高跷旱船、舞龙、唢呐等民间文艺活动尽兴表演。
  
  国内仅有重点保护
  
  “鞭春”活动目前在中国民间逐渐失传,而内乡县却历代相传至今,且活动时间、地点、形式、内容固定。“鞭春”随着历史演变,知县扶犁亲耕慢慢废了,“牛”也由泥塑变为纸糊,而“打春牛”也逐步演变成为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在当地社会和群众生活中有极大影响。
  
  关于“鞭春”这项活动的传承和保护,王晓杰也谈到了自己的看法,“打春牛”是十分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如今已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们也要全力保护和传承这项活动,让这项表演活动可以一直沿袭下去。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