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茶产业为何越做越大

2014-04-14 08:35:50   来源:南阳日报   评论:0 点击:

[摘要]春天的桐柏山绿意盎然。如今,在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民靠种茶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全县目前有60多个村、6000余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建成优质茶园达7.9万亩,其中开采面积4万余亩,年产干茶1300余吨,年产值2.5亿元。。。

  365滚球投注讯    春天的桐柏山绿意盎然。如今,在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民靠种茶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全县目前有60多个村、6000余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建成优质茶园达7.9万亩,其中开采面积4万余亩,年产干茶1300余吨,年产值2.5亿元,茶产品远销郑州、西安、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
  从种茶自用到为市场种茶,从昔日提篮小卖到如今在大城市开形象店,从凭经验种茶到科学化管理,桐柏茶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桐柏茶产业的嬗变引发人们诸多思考
  一问:桐柏如何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近几年,桐柏的决策者们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茶产业的认识,认为在茶产业发展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主要表现出四个“不适应”:一是茶产业的发展与打造成具有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程度与把茶产业发展成为特色支柱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茶产业体制机制创新与加快茶产业向大而强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茶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品种创新与社会不断拓展、延伸的功能性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找准了症结,关键是要在“做”字上下功夫。桐柏县通过四项措施,着力实现茶产业发展方式的“四个转变”:
  从偏重茶产业生产向消费、生产并重转变。针对国内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桐柏县着力在茶叶产品精包装、茶文化研究、茶社创办、茶园观光、农家乐茶庄建立等方面发力,把茶产品消费作为着力点和关键环节来抓,改变了过去那种重生产轻消费的茶业发展观,不断生产出更多能满足不同群众需求的个性化及多样化并存的茶产品。从桐柏走出去的茶商田玉峰,依托利用该县程湾镇地处豫鄂交界大山深处、盛产优质山野茶、风景秀美的优势,在发展野茶园旅游上做文章,在山中的黑明寺旁建成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桐柏山野茶博物馆,游客步入茶区,曲径通幽处,流水潺潺,满目绿色,山花烂漫,茶香扑鼻,宛若进入了桃花源。山野茶博物馆建立以来,程湾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该乡旅游的人数也成倍增长。
  从偏重分户松散种植的小生产向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的紧密型大发展转变。近几年,桐柏县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茶业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全县茶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个,茶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多个。该县吴城镇王湾茶叶合作社于2008年9月注册成立,迄今已发展社员230余户,带动茶叶种植农户300余户,发展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年产干茶1.5万公斤,经营收入330多万元,社员人均年收入达1.45万元,比入社前户均增收2000元。昔日分散经营的小农、小户,组合成了专业生产联合体,建成了大规模的茶叶生产基地,从而大大加快了桐柏茶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
  三是从偏重单一产品向多样化、品牌化产品转变。桐柏茶农感受到,在当今需求多元化、消费现代化的时代,茶业的多形态、多品类已是必然。为此,他们适应形势的发展,围绕“多”、“变”、“新”、“奇”、“特”5字做文章,促进桐柏茶业大发展。过去,桐柏茶农只会生产绿茶,如今,桐柏红茶异军突起,成为茶农增收的新亮点。同时,茶叶消费以散茶为主的消费方式正在转变,包装茶、品牌茶正快速发展;与茶叶销售相关的产品如茶具、器具等成为热点;围绕养生、保健、治病和喝茶、吃茶、用茶等,茶产品的创新进一步加快。可以说,如今的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
  四是从偏重仅仅靠政府投入向财政和社会投入并重转变。要把茶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成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政府投入当然义不容辞,但受发展水平、各级财力的制约,发展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会不同程度并长期存在。与此同时,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消费需求,社会力量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在迅速增强。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必须顺应形势,采取积极措施,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制定落实有关优惠激励措施,合理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
  二问:桐柏如何把茶叶质量优势发展为竞争优势?
  为了确保生产出优质茶叶,近年来,桐柏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动境内生态的持续好转。县委书记莫中厚多次强调,“生态”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提升竞争力的稀缺资源,要转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不能滥砍滥伐、竭泽而渔,不能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增强生态意识,切实把生态保护作为前提,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南北过渡带生物多样性,着力创造“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桐柏的发展创造条件、留足“本钱”。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桐柏县着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四大生态体系,突出抓好产业的生态化。一系列得力的措施,使桐柏县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植物资源保持在1500种以上,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全县森林覆盖率50.6%,先后荣获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其实,桐柏的有机茶是该县发展茶产业的最大亮点。过去由于对有机茶的认识不足,桐柏的野茶资源空留深山,茶区农民“守着宝山讨饭吃”。近年来,该县成立了桐柏山野茶开发有限公司等茶产业龙头企业,对野茶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桐柏有机茶生产步入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全世界有机茶市场尚处于成长期,呈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机茶产能有限,主要是红茶,其次是绿茶,还有少量乌龙茶。有机茶主要销往美国、日本等国,有机茶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桐柏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龙头企业为先导,加快基地膨胀、有机茶认证、品牌培育等产业体系建设,让桐柏成为辐射全国的高品质有机绿(红)茶生产、销售集散地。”莫中厚谈起有机茶产业发展信心满怀。
  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桐柏县的茶叶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2007年,淮源牌“桐柏玉叶”被省名牌推进委员会、农业厅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淮源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2010年2月,1万亩桐柏山野茶获得有机茶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野茶认证基地。在2012年全省名优茶评审会上,桐柏县送审的“桐柏玉叶”、“清淮绿梭”两大绿茶品牌均荣获金奖,“桐柏红”荣获河南省最具潜力的茶叶品牌奖和新名茶奖,其他7个绿茶品牌分获银奖、优质奖、新产品奖。“桐柏山上产好茶”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三问:桐柏如何推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方位扶持,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该县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茶产业发展办公室。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需要适时召开茶产业发展会议,现场观摩先进乡镇茶园,推进产业发展。2013年,该县依据已出台的茶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园进行了验收,对符合奖励政策的35户种茶大户(公司、合作社),落实奖补资金300余万元,兑现财政贴息50余万元。同时,县茶产业办公室与县财政局联合对南阳、平顶山、郑州、驻马店、信阳共15家茶业形象店及营销专柜进行验收,对符合奖补政策的7个茶叶形象店及营销专柜奖补资金21万元。坚持高起点规划布局,聘请中国农科院茶研究所编制了《桐柏县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明确了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
  高标准管理,提升茶叶品质。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制定了有机绿茶、红茶地方性标准,按照茶树良种化、产品有机化、耕采机械化、加工清洁循环化等标准生产有机茶,并全面普及全自动炒茶机,提高卫生标准,实现品质上档升级。健全完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茶叶采摘、生产加工等各类免费技术培训活动,每年举办一届茶叶品鉴定级大赛;引导茶农加入各级各类茶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人才、市场三统一。
  重点突破,打造“桐柏红”品牌。该县着力打造“桐柏红”有机红茶高端产品形象,由县茶叶办注册和管理“桐柏红”商标,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组织指导、监管、服务作用,对现有茶商、茶企业实行规范监管;聘请外地知名厂商茶商、专家学者开展营销培训,打造茶叶营销队伍;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大型节会,借势中国农交会、中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平台推介“桐柏红”;加大“桐柏红”茶科技研发力度,选派考察组和技术人员考察外地红茶产业,培训红茶生产技术人员,学习红茶生产技术。目前,“桐柏红”茶主产地的1万亩桐柏山野茶获得有机茶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山野茶有机认证基地。
  拉长产业链条,壮大茶产业。大力开展以茶招商活动,积极引进省外及省内郑州、漯河、舞钢等地的公司,在桐柏发展规模化茶园和茶叶加工营销基地,并在国内一线大中城市设立“桐柏红”、“桐柏玉叶”茶叶形象店、专营店和高端商务茶馆50余家。注重研发涉茶类产品,支持龙头企业抓好精深加工,着力研发以桐柏红茶为主的茶饮料、茶膳、茶点等系列产品,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同时,把万亩山野茶生态游、茶叶采摘游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淮源景区同规划、同建设、同推介,加快发展茶叶生态游。大力发展桐柏茶文化,把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桐柏山歌、桐柏皮影表演活动和品茶活动结合起来,丰富茶文化内涵。目前,桐柏县已被列入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茶叶优势产区。
最新新闻
经济动态
创业新闻
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