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玉文化”的思考
2013-09-22 11:17:09   来源:   评论:0

查看原图

  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上,玉器及玉文化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各个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玉文化。中国玉文化贯穿着华夏发展历史,记述着华夏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早期玉文化内涵是朦胧的,先人以“石之美者为玉”这一具有人文特色的理念将玉与石分离,此阶段的玉文化内涵是玉的润美,玉的珍稀,还未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玉文化体系。
  
  随着社会发展,从新石器晚期到清末,中国玉器大致经历了礼器→礼品→饰品→艺术品四个过程,中国玉文化的核心内涵也经历了礼乐神权→道德规范→权利财富→艺术欣赏四个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玉文化内涵与玉器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交相呼应,在礼乐神权为玉文化核心内涵时期的玉器表现得神圣,虚幻;在艺术为玉文化核心内涵时期,玉器则更多的是表现工艺技法及艺术的创造性。这一阶段,中国玉文化的内涵是十分清晰和明确的。
  
  从清末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作品只是临摹历史上的旧物或制作一些应时之作。中国玉文化失去了鲜明的思想性及整体的文化内涵,缺少玉文化的主题定位和代表一个时期的标识性特征,在没有主题定位,文化内涵和标识性特征的状态下,这个时期的中国玉文化是苍白的。
  
  改革开放之后,玉器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市场一派繁荣。从业界到文化界,人们谈玉必言玉文化,“玉文化”一词以及高的频率出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玉文化不是一个通用名词,它的内涵是有着时代性的,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玉文化的主题和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只有认识和解决了这一宏观问题并在此指导下,中国玉器才可能有一个历史性的发展,并形成一个时代的风格及特色,进而确定我们当代玉雕作品的属性,玉雕作品的艺术风格,玉文化特征等问题。
  
  纵观数千年文明史,玉文化这一概念在不同时期有着鲜明的主题及内涵,正是在这种鲜明的玉文化主题及内涵的指引下,玉器才能形成不同风格特征及若干个辉煌期。笔者认为,中国当代玉文化发展方向应当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玉文化为基础;以高品位的艺术创作为核心;以玉雕精品服务于社会,形成艺术,品味,财富为特征的新时期玉文化,将其打造成一种高雅的且具一定广泛影响的文化。中国当代玉文化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群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以及配套的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够逐步实现。实际当代玉文化中需要探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传承还是背离
  
  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玉文化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特色的玉文化,有着不同形式的表现方式。同时也起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在当代,人们对各个阶段的玉文化的认知,已经淡化了其社会作用,而更多的是关注其表现形式上的艺术价值及艺术内涵,对于传统艺术品的判断上“视觉唯美”是判断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所以对待历史上形成的玉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应当本着“全面认知、有选择地继承”原则。在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把握了传统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才能真正继承了“传统”精髓,如果仅仅把“传统”中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僵化地奉为金科玉律,那恰恰是泯灭了我们所应继承“传统”中最有价值的精髓。与此同时,我们广大的玉文化的从业者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艺术中作为形式上的“样式”和“技法”,只有在特定的精神性的因素和社会性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之后,才能显现出“传统”中最有价值的精髓,才能使“传统”真正的继承下来,并且具生命力,而不是简单的传承,更不是背离。
  
  二、创新:需要还是拒绝
  
  在明确如何对待“传统”这一问题之后,那还需解决对于“创新”是需要还是拒绝这一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创新是十分需要的。艺术家面对他们所处时代文化环境,出于他们对时代的独立思考及其责任感,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创新,这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纵观当代玉雕,创意创新一直是一个薄弱点,因为中国玉雕的传承方式是师徒相传,这种传承方式不但是玉雕工艺技法的传承,还包括玉雕理念的传承,玉雕款刑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往往将一个继承者局限在一个范围内,使之在传统的传承范围去完成创作,这样的作品一般仅仅是继承上一代固定的作品模式,最多不过是工艺上的优劣,而缺少一个思想过程,缺少一个主题设定的思考过程,这样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我们鼓励的是没有规定范围的创意,这完全是作者的一种思想表现,这要求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同时要将这种生活阅历进行艺术升华,提炼出有思想性的主题。所以创作型作品不仅仅需要娴熟的技法及工艺,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技法及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出带有思想性的主题。这种创意在其它艺术门类是非常普遍而活跃的,尤其在绘画及雕塑领域更是突出,而玉雕作品中的创意相对薄弱。
  
  在这里,我们提倡将中国优秀传统的艺术精髓原汁原味的继承下来,使之传承,但同时我们也提倡创意创新,创作出一批有时代物质的作品。但不讳言的讲,当代的玉雕创意创新有一定局限性,甚至有一点肤浅,但是毕竟具有一种良好的创作意识。
  
  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玉雕创作者在娴熟的掌握玉雕技法的同时,广开眼界,广开思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三、工艺:是进步还是退步
  
  对于玉雕作品的工艺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当代工艺水平不如乾隆盛世,有些人认为当代又是玉雕工艺的一个高峰。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应该首先从“工艺”一词所涵盖的内容及范围上去探索,工艺表面是雕琢水平的表现,但深层次是综合能力的表现,是作者的思想性、创造性及技术性的表现。在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构成中,工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工艺是作者艺术思想性及艺术创造性的具体表现,是艺术思想性及艺术创造性的延伸,由此可知工艺的重要性。
  
  其次,中国玉雕工艺是有着区域性的,北京玉雕山子工艺的粗犷豪放;扬州玉雕花卉的繁杂玲珑;上海玉雕的柔美挺拔;苏州玉雕的古朴苍劲,这些都有浓郁的地域风格特征。
  
  尽管风格特征有着不小的差异,但美的元素是共通的,各个区域工艺的优劣在行家眼里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工艺的好与差不是区域概念,而是表现在具体的单位艺术品的工艺上。
  
  第三,中国玉雕工艺的好与差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我看来是一个整体素质的问题。比如绘画大师齐白石信手泼墨勾勒数笔,一幅幅形神兼备的作品跃然纸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绘画大师经长期的素质训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其综合素质高度升华后的结果。
  
  在我们当今的玉雕作品中还有太多的作品仍然停留在“形似”的层面上,远未达到“神似”之境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中国玉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绘画、雕塑等艺术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更多地从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中吸取养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快速提高技艺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一点应引起广大玉雕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中国玉雕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工具的改良和更新,为玉雕工艺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海、扬州及广东等地跟进较快,表现为玉雕作品更加精细和精美。中国玉雕工艺的发展方向应是多元的,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扬是基础,甚至是一种历史责任,但新的工艺的探索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点上无伯促之分,只要一切能表现玉雕内在美的表现手法都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当代玉雕工艺的水平是不断提高,但具体到文化层面及艺术层面上还有待提高。
  
  四、艺术家与工匠
  
  “当代玉文化”的创立与实践这不是一个空泛的话题,它是需求一群人的创立与实践,这个群体包括了倡导者、设计者、艺术家、收藏家及创作者第一系列人群,这些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存在着互助的关系,这个群体的素质构成决定了“当代玉文化”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希望看到有一群“当代玉文化”的倡导者及追随者,这些人在充分领悟了中国玉文化的辉煌历史与文化精髓之后,客观冷静地分析历史及现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从客观宏观地角度去定位“中国当代玉文化发展的方向”,并且积极倡导推动,使“当代中国玉文化”发展具有正确的方向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一个方向性被确定,这样的一个行业才不会误入歧途。
  
  其二,我们倡导从事玉雕行业的人士改变观念的文化结构,树立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修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有机深刻地结合起来,将其作品从“工艺品”提升到“艺术品”这一层面,从一个“体力工作者”演化成“脑力工作者”,从一个“工匠”进化到一个“艺术家”。
  
  我们希望玉雕从业人员能做到五个“大”。一是“大志”,要有大的志向,要有鸿鹄之志;二是“大智”,要有大智慧,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三是“大气”,讲的是人之性格,作品之风格,要有思想,要有文化底蕴,要有一种宏观的态度,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周边的同仁,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大气”文化底蕴;四是“大度”,这也是一种儒家谦谦君子之风范,表明一个人如何处理当今与过去,如何处理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五是“大观”,指的是眼界要开阔,要有大视野,要能看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奠定了这“五个大字”,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在当代玉石雕刻行业亟需这样的德艺双馨的“大家”。
  
  第三,是收藏者的问题,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供给与需求,引导与应和永远是互动的,是互相促进的。我们看过太多收藏者不明优秀作品真谛,不懂收藏路径,将一些极差的作品视为珍品收藏,到头来是财物两空,只落下一份无奈和迷茫,我们也看过太多的收藏者对于众多千篇一律,缺少个性,缺少艺术的作品表现出无奈,因为他们看不到他们想要的作品,所以我们有责任为收藏者提一个中国玉雕当今发现现状的真实报告,为收藏者指明一条正确的收藏路径,为不同档次的收藏者提供不同品质的收藏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收藏者群体的兴趣并使之发展壮大,形成一条完整的“中国当代玉文化”的产业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国玉雕、石雕“天工奖”在这个方面就做了有益的尝试,每年的“天工奖”将全国当年的玉雕精品汇集一堂,一方面是将业内人士聚集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使从业人员了解业界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将中国玉雕发展现状真实的向广大收藏者推出,使他们真正了解什么是精品,什么是当今的主流。另外,每年的“天工奖”的作品评定也是代表了“当代玉文化”发展方向的主张,告诉业界及收藏者“当代玉文化”的发展方向及主流。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讲“当代中国玉文化”又遇到了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又迎来了一个高峰,但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存在着思想层面及实践层面的探索,确实是任重道远。